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规划计划

乐山市民政局“十二五”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16 浏览量统计: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印 分享到 :

一、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以来,乐山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应急委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协同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过程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全民减灾意识,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顺利,圆满完成了预期规划建设任务。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了“5.12”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经历了“4.20”芦山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并同时经受了其他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全市受灾群众均能在灾后的12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市没有发生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延报误报现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科学有效。

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

(一)自然灾害综合救助能力全面提升。以“5.12”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投入资金13.5亿元,帮助10.7万多户受灾和无房群众新建维修住房。为“4.20”芦山地震11662户一般损坏农房发放农房维修加固补助资金2812.37万元,为1361户重建农房发放补助资金3119万元。转移安置“4.20”芦山地震受灾群众1401户,集中安置57户,自建过渡房(篷)465户,发放自建过渡房补助93.3万元。为1984名受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金283.746万元,救济粮8吨;对于“三孤”、“三无”等其他1212名受灾群众,下拨救助资金151万元。完善了应急救助管理和农房重建补助政策,提高救助补助标准,拓展救灾受益人群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基层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以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全市基层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十二五”以来,申报创建成功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个,同时通过这9个示范社区的窗口模范作用,带动和引领全市其他村组、社区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全市积极加强自然灾害应急联动和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抢险救灾、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救灾协同联动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全市基层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三)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稳步增强。我市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市、县、乡、村四级都各自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及网络平台等各种渠道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成果显著,扎实有效。在大力做好社会宣传的同时,我们始终积极做好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工作,加强包括灾害信息员在内的救灾减灾队伍建设和灾情信息系统管理,提高灾情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目前已初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约260人的乐山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灾害信息员近500名。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还建立健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努力加强基层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加强灾害应急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建立应急动员和救灾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应急志愿体系及队伍建设,实现应急志愿服务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加强社区灾害监测预警和灾情统计报告能力建设,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技能,全面促进城乡社区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三、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稳定和多元化的减灾资金投入机制初步建立,受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救灾物资储备日趋完善,灾害救助政策日益完善,灾害救助标准适情提高,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在市、县级中心城镇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在县以下乡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和部分边远交通不便地区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相结合的方式,我市已经建成了以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库为核心、以各区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为主体、以部分边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备点为延伸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体系。目前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库和3个分库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已经建立市级救灾物资仓库3个,区县级救灾物资仓库6个,救灾物资储备点63个,通过存储和代储相结合的方式,全市救灾物资储备可同时保障20万受灾人口的基本生活救助。有效确保了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得到食物、饮用水、衣物、临时住所、医疗卫生救援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

(二)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以来,我们着力完善市级综合减灾信息平台,切实提高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处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实现与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以及其他相关应急指挥平台的互通互联,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共享能力。乐山市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已于2013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完成了存储服务器、系统服务器、安全保密系统和业务支撑软件等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市县各级减灾救灾网站、单兵系统、机房、指挥大厅和视频会议及语音系统已投入使用。另外,全市还配备了100台卫星电话,主要投放在灾害易发的偏远乡镇,实现了平时状态下省、市、区(县)三级视频会议、遭遇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状态下进行应急指挥的工作目标。完成了市、县两级救灾专用车辆的改装、短波车载电台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测试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实现了工程建设要求。以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为核心,我市灾情信息和应急避灾网络、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灾害应急志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统计核查和信息共享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救灾物资储备、救灾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力量、应急避灾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灾)制宜,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稳步推进乐山避难场所建设。依据目前乐山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及场地现状,合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依托城市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学校、社区活动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等适合应急避难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增加部分建筑面积,配置必要设施,同时可实现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平台功能,全市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了市级大型综合应急避难场所14个。其中长期避难场所12个:乐山广场、春华广场、阳光广场、市体育中心、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市精神病院、市社会福利院、市文化馆、乐山大佛博物馆停车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乐山校区)、乐山一中、乐山外国语中学。临时避难场所2个:乐山师院、乐山实验中学。区县级应急避难场所63个,其中市中区2个、五通桥区3个、沙湾区6个、金口河区4个、峨眉山市4个、犍为县5个、井研县6个、夹江县3个、沐川县8个、峨边县4个、马边县4个。切实提高了全市的综合减灾救灾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